前言:
如果你要問, 一群(台灣)男人在聚會的時候, 最常會討論的話題是甚麼; 我想大致不出以下的三者之一:
1. 政治
2. 異性/家庭
3. 汽車
其中, 最能引起共鳴的, 應該就是第三點 - 汽車 - 了.
擁有一台好車, 更是許多男人一輩子的夢想.
而身為一個顧家又愛帶全家出遊的好男人(自己在講的)而言, 擁有一台動力隨傳隨到, 乘坐空間舒適/置物空間寬闊, 假日能帶家人上山/下海; 平日上班能讓自己擁有一個專屬的私人空間的好車, 相信對每個男人而言都是美夢成真~
有看過我的分享的文章的人都知道, 因為疫情關係, 這兩年我在台灣從北到南 從西到東住過的飯店超過40間, 簡單分享如下:
【小惡魔慶牛年】 (小惡魔振興券+收藏迷報到) 從南到北認識台灣(飯店)之美~我的2020年旅遊全紀錄
從南到北認識台灣(飯店)之美~我的2021年旅遊全紀錄
過程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是:
1. 乘坐空間不足: 長程旅遊下來, 一車四人除了駕駛以外會坐得很辛苦
2. 置物空間不足: 雖然是旅行車款, 但是出一趟遠門除了帶足四人的行李之外, 沿路肯定會購買許多的土特產, 常常會塞到連乘客座都要放滿東西.
3. 舒適程度不足: 過小的乘坐空間 + 塞滿了行李跟土特產, 絕對影響駕駛以外眾人的旅遊愉快程度.
4. 安全配備不足: 雖然筆者的車已經是號稱最安全的Volvo, 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 僅有盲點偵測/定速系統的愛駒已經明顯的在遍布ADAS系統的主流車市中略顯落伍, 也大幅考驗駕駛者的專注力及駕駛功夫.
在我個人以及乘客都年紀漸增(女兒也越長越大了, 腳變長多了~)的同時, 上述的不足之處也讓尋找一台更適合全家的愛駒一是變得越來越重要.
今天很高興在眾多競爭者中, 有機會被挑選Subaru跟Mobile01所共同舉辦的活動:
【回文+試乘體驗】SUBARU FORESTER冒險王者SUV 邀您大開眼界,還有機會獲得5000元禮券!
讓我來好好體驗一下日新月異的科技, 以及全新Subaru的當家休旅車森林人.
開始之前也可以看一下Mobile01的磯崎大所寫的文章:
Subaru Forester小改款試駕 │ 動力不強求,隨處任遨遊!
按照個人的習慣, 我會將今天的文章分享分成以下的幾個部分來撰寫:
第一部份 Subaru中壢展間(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 & 核心技術重點介紹
第二部份 Subaru Forester 的靜態分享
第三部份 Subaru Forester 的動態試駕心得分享
第四部份 心得/結論
以下, 正文開始~
===================
我是正文的分隔線~
第一部份 Subaru中壢展間(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的介紹
4/2下午, 照先前與銷售顧問小謝談好的, 如約而至來到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
地址: 320桃園市中壢區東園路38-2號
今天下雨, 所以只能在車上遠拍一下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
整體展間的氣氛明亮, 大方, 非常的寬闊; 稍後會做個簡單介紹~
美麗的新車, 今天的主角 - Subaru Forester 2.0i-S, 全車讓人目不暇給, 眼睛一亮~
除了最新的Forester以外, 這裡還有展示Outback~(Levorg賣到斷貨了...)
據銷售顧問所言, 這個展間是在2016年成立; 集展示/保養/交車一身, 全桃園最大. 所以就先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
進門左側就是一個簡單的露營示意區, 也說明了森林人的定位 - 一台可帶全家上山下海的SUV
展間的各處可以看到Subaru所強調的核心技術重點, 四大重點分別為:
1. 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
2. 水平對臥引擎
3. 全球模組化底盤
4. 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
官網也為各為列出了這四大核心技術的重點及得獎紀錄
以下我們分別來為介紹一下這些系統分別為何吧~
1-1 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
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的介紹就在多樣化選擇車身色板展示區的下方
SAWD的重點即在將動力分配至所有輪胎, 擷取最大的抓地力!
針對"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裡
1-2 水平對臥引擎
相信會知道Subaru的人, 肯定第一個就是來自於知名的水平對臥引擎(Box Engine). 一般只會在Porsche等跑車上才會看到的引擎; 這, 就是最接近你實現夢想的地方!
Subaru最知名的水平對臥引擎; 感謝小謝協助拍攝提供~
針對"水平對臥引擎"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裡
1-3 全球模組化底盤
SGP (Subaru Global Platform)全球模組化底盤
Subaru的全球模組化底盤其存在的意義有三:
1. 吸收撞擊能量
2. 操控穩定性
3. 舒適的乘坐空間
關於以上的二/三兩點, 請容我在實際試乘/試駕的時候在為各位說明~
至於吸收撞擊能量這一點肯定不能在試駕過程中看到的, 請各位看圖吧~
針對"全球化模組底盤"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裡
1-4 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 (EyeSight)
這裡就可以看到EyeSignht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的簡單說明
基本上"EyeSight"就是透過車窗中上方的兩顆鏡頭, 達到以下的功能:
- ACC主動車距控制定速巡航系統
- 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系統
- PCTM預防碰撞油門控制系統
- LDW車道偏擺與偏移輔助系統
- LVSA前車駛離警示系統
在這裡請讓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一下, 用小弟當初研究自駕車的時候的一些知識, 為各位做個原理說明:
===============
我是蛤仔肉教學的分隔線
由美國SAE(美國汽車工程學會)所規範的自駕車等級分級
如果讓我簡單的用人身部位來跟大家說明Level 2~5的分別, 大概如下:
Level2 - 不用腳: 此刻還屬於部分自動化的範疇. 來自於油門/剎車/方向盤三種類中, 兩種以上的設備交互作用, 由車輛上的行車電腦/傳感器(倒車超音波雷達/鏡頭/雷達/光達...etc)等來輔助駕駛人; 但由於此時的責任還是在"人", 所以駕駛人的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 否則車輛可以解除先進駕駛輔助駕駛(AD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之輔助, 避免造成更大的危險.
Level3 - 不用手: 此時已達有條件自動化, 在特定條件下, 例如特定場所(國家認定自動駕駛允許之駕駛區域), 特定路段(標線清楚or具有對向車道or具有分隔之圍欄之路段), 特定時速(時速60公里以下達到車上之高階行車電腦所能反應的時速...等). 由車輛來進行自動駕駛的任務. 唯獨在系統提出要求後的一定時間內, 駕駛人還是必須要做出反應來接手操控任務.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Audi A8的Traffic Jam Pilot系統, 允許在擁有清楚標線/對向車道/置中分隔圍欄的情況下, 於時速60公里以下的高速公路塞車路段上, 啟動代駕功能. 此時車輛在此種情境之下可以完全實現使駕駛不必再對車輛的縱向和橫向運動進行連續控制的功能. 解除條件為車輛判斷塞車狀況已解除, 或是時速已經回到高於60公里以上. 系統將在15秒之內維持自駕功能, 同時以聲音/震動等方式提醒駕駛人必須接手駕駛. 如果超過15秒, 系統將會進行停車的動作, 同時透過車內通訊系統發送警告訊息至奧迪當地的服務中心甚至是急救中心, 因為系統"判定"駕駛人已經出現了無法實行駕駛任務之狀況, 需要緊急救護.
Leve4 - 不用眼: 高度自動化, 在這個階段下, 車輛就算發出任何的訊息, 那也並非像是Level2~Level2那樣, 提出的是警告(Warning); 而只是單純的提示(Notification). 但此時還是未被認定為完全自動化的Level5的差距在哪裡? 筆者曾經跟不同的客戶及不同的供應商進行過多次而分開的討論, 基本上認為差在兩個地方:
(1) 道德問題的處理造成只能在特定環境及路段下行駛
(2) 高清地圖的限制造成只能在特定環境及路段下行駛
前者大多是在於法規面及道德面的考量. 舉例來說, 當開始由系統完全掌控駕駛任務的時候, 此時會遇到的已經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道德問題(又稱電車問題).
甚麼叫做電車問題? 讓我摘錄維基百科的釋義來為各位說明:
一輛失控的列車在鐵軌上行駛。在列車正行進的軌道上,有五個人被綁起來,無法動彈。列車將要碾壓過他們。你站在改變列車軌道的操縱杆旁。如果拉動此杆,則列車將切換到另一條軌道上。但是,另一條軌道上也有一個人被綁著。你有兩種選擇:
- 什麼也不做,讓列車按照正常路線碾壓過這五個人。
- 拉下操縱杆,改變為另一條軌道,使列車壓過另一條軌道上的那個人。
此時因為車上還有載人, 如果以機率問題及保護乘客的觀點而言, 當然會是拉下操縱桿去壓那另外一個軌道的那一個人; 但此時車上雖然還是有駕駛者, 但駕駛責任已經歸在汽車製造商身上了, 那要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唯有在自動駕駛相關法令制定臻於完善的情況下, 這一點才能有所避免, 所以還是只能殘念的在特定的路段或環境下進行Level4自動駕駛.
更簡單一點的, 可以去看一下最近很夯的Will Smith演的機械公敵講到落水的那一段, 機械人救人的判斷方式; 以及後續桑尼在救人時的判斷方式, 就知道我在說甚麼了~
至於後者, 則是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至關重要的輔助工具. 在Level4時車上的行車電腦/傳感器等都已經到了極高的等級; 透過傳感器實時傳送到高階行車電腦(已非一般ECU而可能已經到伺服器等級了)已經可以處理複雜路段下的大部分問題; 但還是能夠有些提供加速判斷及定位車輛所在位置的輔助工具, 那就是高清地圖 (這個時候GPS已經不夠用囉~).
擁有了高清地圖可以避免甚麼狀況呢? 我們舉"常常撞上工程車的特斯拉"為例.
沒有高清地圖的狀況下, 車輛的自動駕駛就只能透過鏡頭/雷達/光達等傳感器回傳給高階行車電腦的資料, 建置環境資訊供高階行車電腦判斷此時該如何操控.
Level2~Level5之下的建議傳感器配置; 其實這部分還是很看軟體的演算法的~
各位可能想, 為何都已經把環境資訊回傳了, 特斯拉還是會撞上呢? 是因為沒有用光達嗎? 這點則不一定. 我在跟各位說明一下大致的原理:
今天汽車要實現輔助駕駛甚至是自動駕駛, 透過傳感器回來所建置的環境資訊, 還要經過很重要的"感知"一個環節; 那就是認定"前方的物體"到底是甚麼?
舉例來說, 就"變換車道"這件事而言, 自行車跟機車長的很像, 但遇到之後的處理方式不同; 遇到自行車在前方, 你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是換道 => 加速超越; 遇到機車你可能會維持不變道因為他能以你相近的車速往前行駛.
如果自行車/機車在後方, 自行車的處理方式可能變成直接換道, 因為你知道他"幾乎"不會用時速60甚至80公里以上的速度向你撞過來
特斯拉之類的車輛常常撞上去, 主要就是因為演算法的部分的限制. 自動駕駛的傳感器回傳的資料, 如果判定前方物體沒有移動的動作, 自然就會認定他是不會移動的固定地物.
為何要這樣判定呢? 試想如果每一個物件你都認為他是"移動物件"的情況下, 車輛根本開不了, 因為需要花大量的資訊處理流來感知 => 判定這個物件為何再開車, 你的車子大概只會踩剎車不會踩油門了~~
所以就傳感器融合回來的資訊, 一定時間之下不動的, 系統就會認定他是不會移動的固定地物, 再此刻系統又是Level2+~Level3的情況下, 當然會直接撞上去啊~因為系統認定"這是固定地物而且駕駛人會閃開~"
有了隨時會更新的高清地圖, 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因為就算有施工/車禍, 系統也可以判定這是否是一個固定地物, 從而協助判定是否該閃避.
再者, 高清地圖可以讓系統早於傳感器所建立的環境資訊從而定位及判定車輛的所在位置, 進而對即將駛入的環境做預判斷及預處理. 可以大幅的降低對高階行車電腦的依賴及負擔.
Leve5 - 不用心(不用人): 完全自動化, 此時車輛上是否有人已不再重要. 車輛可不受限於路段/環境/速限等條件, 透過自身設備完成所有的駕駛任務 (Or自A點至B點的移動/運輸任務). 此時可能不只是車輛本身的軟硬體條件要滿足; 甚至包含雲端運算, 或車輛與車輛(V2V), 車輛與任何事物(V2X)等高階通訊能力必須具備, 車輛才能透過更進一步的資訊交換預判斷來完成自動駕駛的任務.
(咦我為什麼講了那麼多? 不是在說Subaru的EyeSight嗎?)
會講這麼多除了想分享以外, 還是想用這張圖來說明一下EyeSight的概念與Level2的關聯性:
3個以上的雷達/1個以上的前鏡頭為達成Level2駕駛的必要條件
EyeSight所使用的鏡頭, 在這裡先破題一下
你可能會問我: 不是說前方要兩個以上的雷達嗎? 為何EyeSight用的是兩個鏡頭呢? 這裡又要給大家教學一下了~
需要兩個雷達 + 一個鏡頭的目的是甚麼? 再幫各位科普一下~~
車輛的傳感器(Sensor)配置, 越高階的車種理論上會使用越多種傳感器的混合配置
各位可以看到前方的Radar + Camera用來做甚麼嗎?
1. ACC主動巡航
2. 前方碰撞偵測
那為何EyeSight可以用兩顆鏡頭來實現呢?
主要是因為, 一顆鏡頭(Mono)最多只能做物件偵測; 無法做距離判斷; 兩顆鏡頭以上就可以做到(Stereo), 意即做到距離判斷. 最簡單的例子, 你以人的雙眼來做例子就知道了~你把一隻眼睛遮起來, 就會變成無法判定遠近
雙目就是Stereo, 兩個前視鏡頭; 能做到的功能更多
基本上雙前視鏡頭就可以做到上述的功能:
FCW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前方碰撞預警系統)
LDW (Lane Departure Warning,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TSR (Traffic Sign Recognition, 交通號誌辨識)
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
PCW (Pedestrian Collision Warning, 行人碰撞預警系統)
回到我們前面所提到的, EyeSight所能提供的功能:
- ACC主動車距控制定速巡航系統
- 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系統
- PCTM預防碰撞油門控制系統
- LDW車道偏擺與偏移輔助系統
- LVSA前車駛離警示系統
是否全部符合雙鏡頭所能做到的功能呢?
針對"EyeSight"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裡
P.S 或許哪天手癢, 我會再把自動駕駛的相關文章寫完~
1-5 展間介紹
介紹完了最重要的四大核心技術之後, 我們來好好的看一下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展間吧~
旁邊, 就是Subaru的品牌歷史沿革牆面介紹
身為桃園地區最大的展間, 台灣意美汽車中壢營業所的洽談區及客戶休息區也不含糊, 讓我大大家來好好看看~(招手)
除了獨立的洽談區以外, 還有靜態展示區跟車主休息區
靜態展示區可以透過iPad來獲取一些資訊
在車主休息區並不是只有座位而已; 讓我們來看看這裡還有甚麼特色吧~
客戶休息區的基本 - 飲料點心招待區 - "來吧, 請自行取用, 我們請客"很有IKEA的Fu~
書報雜誌等基本娛樂也是不可少的
接著就是品牌精品展示區
在這裡要先特別將STi區拉出來; 想當年誰人不知硬皮鯊 x STi的威名?
簡單來說, 個人認為Subaru的精品區是以"家"為出發點, 不只車主個人; 還包含到家人及毛小孩都有涵蓋到~
最後, 當然有一個遊戲區, 可以讓大人專心看車, 小孩專心玩樂
至此, 第一部分的主題介紹到此結束~
第二部份 Subaru Forester 的靜態分享
前面其實已經先在首圖破了題, 讓大家看了一下最新的Subaru Forester 5.5代; 但只看一張圖, 就向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樣, 隔靴搔癢, 一點都不過癮, 你們說是不是啊(右手背拍左手心). 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好好觀賞New Subaru Forester吧~
2-1 霸(爸)氣外露的外觀
接下來我們要做外觀的細部介紹囉~
新式樣造型的鍍鉻水箱護罩, 除了原本的橫式柵欄式設計外, 還包含了鉤爪造型的結構
全新的鷹眼LED頭燈以及獵爪鷹式LED霧燈座(如果是i-L車型則為鹵素燈)
前面介紹過的EyeSight鏡頭
盲點偵測系統, 有別於其他車廠大部分做在後視鏡上的設計
後視鏡下方的鏡頭; 對於停車部分有極大幫助, 容後說明
225/55R18的輪圈, 本展示車搭配的是普利司通的輪胎
加油口有別一般的日系車, 雖為日本原裝卻與歐系車一樣在右側
接下來我們到車尾看一下
從車牌上可以看到本車是Forester頂級的2.0i-S版本
迴力鏢形狀的尾燈, 但大家很容易會被下面的字樣給吸引住...
沒錯! Subaru核心技術之一的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
後方可以看到倒車雷達及其他防碰撞雷達
單出尾管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但畢竟本車並非以強大性能為主要考量
外觀部分大致介紹完畢;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內裝~
2-2 細緻貼心的內裝
接下來讓我們坐進Subaru Forester, 趕在試駕時體驗核心技術價值之前, 感受一下Subaru Forester從日本原裝進口的細緻貼心內裝吧~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犯了一個錯誤: 我一頭熱的照了所有內裝部分, 唯獨漏了對駕駛人最重要的乘坐空間..., 但且讓我用車室內的其他空間/設備, 來說明Subaru Forester的精緻內裝吧~
2-2-1 駕駛座艙
駕駛座的電動窗/後視鏡控制總成
前方有駕駛座記憶(兩組); 同時可以搭配內部的面部辨識系統調整相關設定
駕駛座左方的快捷鍵, 左上順時針至左下包含了:
電動尾門開關(僅i-S具備)
SRH(主動轉向頭燈)開關
電動尾門角度調整(僅i-S具備)
儀錶板亮度調整
EysSight開關
盲點偵測開關
Auto Hold開關
循跡防滑系統開關
中央的排檔桿區域配置的還是傳統的排檔桿
除了左方的電子式手煞車/Auto Hold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中央的X Mode旋鈕了~
官方網站對於X Mode的說明為: 旋鈕式Special X-MODE脫困科技附HDC陡坡緩降控制系統; 行經雪地、泥濘、沙地、碎石或是濕滑路面時可以啟動此功能. 另外在濕滑/有青苔的下坡路面都可以啟動此功能, 系統會自動分配動力/扭力的輸出, 讓駕駛人有更安心舒適的行車安全.
可惜因為今天假日且試乘人數眾多; 無法好好體驗一下X Mode, 只能先在此紙上談兵一下.
中控台部分除卻螢幕以外, 下方是空調操控旋鈕面板以及暫停燈號(螢幕稍後介紹)
空調操控鈕下方是一個USB-A port及一個12V電源孔
往後到中央扶手區, 首先可以看到置杯架x2以及小型物品放置區
刻意帶了一罐每朝健康作為比例尺, 可以看到置杯架能放的飲料可方可圓
中央置腕處上掀置物空間分兩層; 上層可放小東西; 下層除了東西可放較深較長還有12V電源
搭配Keyless系統的Engine Start / Stop按鈕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最重要的方向盤囉~~~
方向盤在手, 操控我有~
方向盤左側主要為多媒體/電話控制鍵; 右側則為ADAS系統啟用/調整快速鍵
這裡忘了問, 但應該是方向盤調整
除了左右兩側的燈號/雨刷撥桿以外; 還能看到後方的換檔撥片
左起左腳休息區/剎車/油門; 金屬踏板質感極佳
儀錶板及中控台螢幕部分請讓我先賣個關子, 留待實際上路試駕前再來說明. 接下來我們介紹車室內的其他配備囉~
2-2-2 副駕駛座
副駕駛座的皮椅, 透氣性及包覆性都極佳
駕駛座/副駕駛座都有多向式電動調整
副駕駛座出風口; 下方有手套箱.
- 手套箱(空)
- 手套箱(放入iPhone)
- 手套箱(放入每朝健康)
藉由放入手機(iPhone11)及每朝健康, 可以給各位做一個比例尺
結束前作介紹前, 給各位看一下電動天窗作為本區小結
2-2-3 後座乘客區
前方已經依我近180的身高調整過後, 後方的乘坐空間還是非常大, 後座扶手可放飲料
請注意此處後門可以接近90度的角度開門, 方便乘客上/下車.
請身高170左右的銷售顧問小謝示範, 膝部空間至少還有兩個半拳頭且腿部支撐極佳
後座乘客的門把處只有後門開關跟後窗開關
後座出風口, 雖非獨立空調但至少後座乘客可以提前取得一絲涼/暖意
後座乘客也能有兩個USB A port可供充電使用
拜SGP底盤所賜, 雖為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但底部的突起極低, 不影響後座乘客的體驗
前方座椅於5.5代有座分離式置物空間設計
- 後方座椅傾角調整
- 五段調整後示意
- 五段調整的座椅段差
至於後方座椅可做五段式調整, 終於不用整路都只能坐得挺挺的
- 車側防撞鋼樑結合處
- 車側防撞鋼樑固定柱
在車門處也有其設計之巧思, 透過鋼柱與車身結合, 能確保車禍時車身的剛性, 且不至於將後座乘客甩出車外, Subaru對安全的考量實有其獨到之處!
2-2-4 後廂置物空間
即將結束第二部份了,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本區的最後一個部分 - 後廂置物空間及介紹
後廂處有掛鉤, 而為了增加置物空間, 有後座傾倒快捷鍵
後座掀開第一層有遮陽簾設計
第二層則還是保留了備胎
重要的電動尾門鈕, 及左方的一鍵上鎖(全車門)
門後還有特別設計的掛鉤, 可掛到最重3公斤的物品
此處拉出還有一個隱藏的露營燈掛勾, 真是有趣而貼心的設計
至此車內所有空間及配備大致介紹完畢囉, 接下來進入到第三部分囉~
第三部份 Subaru Forester 的動態試駕心得分享
開始之前, 我們要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試駕路線
由於放假兼雨天, 今天無法上高速公路; 只能繞一個長方形的路線
接著在上路前, 小謝還為我們示範了一下Subaru Forester的電動尾門的防夾功能:
主要在此區域有達成這一功能的結構
接著, 試駕就要開始了; 上述路線會先由小謝開一次; 然後回到原地後, 再由我開一次.
小謝開的時候, 我負責聽/紀錄/發問
接著我們要出門囉~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試乘車, 上方可看到i-S獨有的霧銀色行李架
照剛剛說的流程, 上車後小謝就先開始為我介紹剛才為介紹的中控台螢幕/儀表板顯示幕
8''中控台顯示幕
中控台顯示幕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音響與手機連結; 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儀錶板除了傳統的類比式左轉速/右時速表外; 中央還有4.2''的顯示幕
這個4.2''的顯示幕內容可包含時速/ADAS系統/胎壓/里程等基本的行車資訊; 還有其他的相關設定包括EyeSight、車門鎖定、燈光照明等, 也是在這裡操作及提供相關資訊.
接下來最重要的, 就是整合DMS(Driver Monitor System)系統的6.3''多功能行車資訊幕了~
可惜因為疫情關係, 今天的試駕我們都必須全程戴口罩, 無緣由小謝示範結合人臉辨識的駕駛者客製化座椅位置調整功能, 實為可惜.
6.3''多功能行車顯示幕在今日雖然不算大, 但所提供的資訊種類則是非常的豐富
此處的DMS系統的主要功能, 顧名思義, 就是駕駛者監控系統. 此處摘錄一下DMS結合EyeSight的使用重點:
當EyeSight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偵測到前方有車時, DMS智能駕駛警示系統也會加快偵測速度, 讓駕駛有充裕的應對時間來集中專注力.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做實地操作了~
第一部分示範的是整合冷氣操控的部份的示範.
冷氣溫度相關調整資訊會在此顯示
接下來是一段小謝幫忙介紹空調系統操作的VCR(請看~)
空調系統操控影片說明
這裡有幾個重點幫大家摘錄一下:
1. 空調系統的左右可做同步及獨立的操控; 要同步操控可按下空調操控旋鈕面板的Sync鍵.
2. 結合前方的DMS相機, 可以做到手式操控; 手掌的開/闔則代表溫度上升/下降2度.
接下來則是做X mode的操控說明:
結合雪地/沙地模式及積雪/泥濘模式; 配合Forester的SAWD底盤, 沒有過不去的坎
接下來我們就實際上路了, 先由小謝開一段, 我來體驗
小謝開完一圈之後, 接著就換我上路了. 照著同樣路線及小謝在路上的介紹,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試駕心得:
1. 搭配SGP底盤及SAWD, 雖然是雨天, 但在加速過彎的時候不會有我前驅車常見的轉向不足問題. 想進哪個車道就進哪個車道 (我加速過彎有時車頭都快要吃到對向道了, 而且乘客會很不舒服).
2. 行進途中刻意壓過水坑及水溝蓋, 可以明顯感受到SGP底盤所帶來的減震感. 原本可能壓到水溝蓋, 乘客的感受是"硄硄"; 但是開Forester壓過去的感覺大概會變成"乒乓". 用狀聲詞來形容不曉得讀者感受是否明顯
3. 由於未能上高速公路, 因此無法試到ACC等進階功能實為可惜; 但在路上盲點偵測等警示功能亦是未少做動(喜愛鑽車的機車騎士很多); 直線加速的感受並不強烈, 加速聲浪也不會太過刺耳.
大約10分鐘, 我們就完成了本日的試駕體驗了, 史上最短但感受不差
第四部份 心得/結論
回到展間, 貼心的小謝立刻奉上熱咖啡跟水
回到展間, 小謝立刻提供型錄一本, 再針對剛才實車導覽以及上路試駕的過程中, 未能實際操控到的部分予以說明; 期間並不因為我僅僅是參加試駕活動不是真正來賞車而有任何的敷衍跟輕忽. 最後更是送我上車後, 在門口站到我驅車離開才90度鞠躬致意後回到展間.
俗話說的好, 好的業務讓你上天堂; 壞的業務讓你很迷惘. 如果要說甚麼是在雨天試駕的不快中帶來一絲溫暖的陽光, 那絕對是銷售業務小謝所帶來的全套介紹所給予的~
最後的最後, 說一下本次體驗的心得吧~
1. 透過本次的試駕及說明, 可感受到Subaru Forester的四大核心技術價值且印象深刻:
(1) 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
(2) 水平對臥引擎
(3) 全球模組化底盤
(4) 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
2. 整體車室空間在舒適度/細緻程度而言可感受日本原裝的貼心(當然不是那種用非常高級的材質跟飾板裝潢所帶來的細緻, 但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出發點的細膩感受)
3. 印象最深刻的是車內的6.3''多功能行車資訊幕, 雖不能體驗到DMS及EigSight結合的種種功能, 但光是操作說明就能讓你期待實際使用時的美好(果然好的業務很重要)
4. 外觀的部分當然是見仁見智, 但是粗曠的外觀配合上細膩的內裝的反差, 加上一些貼心的設計, 例如露營燈掛勾, 一鍵傾倒後的超大置物空間等, 都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款可以讓好爸爸放心帶全家出遊的好車~
放在Subaru Forester旁邊的露營區展示我認為很能符合本車所要帶給消費者的理念
本日拿到的SUBARU鏡面倒影咖啡杯, 正如今日的試乘體驗, 處處都有小驚喜
最後, 借用磯崎大整理的本車規格重點, 來為今天的試駕文章做個結尾~
引擎型式:水平對臥四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
排氣量:1995c.c.
最大馬力:156匹/6000rpm
最大扭力:20公斤米/4000rpm
驅動方式:全時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CVT無段變速
煞車結構:四輪通風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雙A臂
輪胎規格:225/55 R18
車身尺寸:4640mm x 1815mm x 1730mm
軸距:2670mm
車重:1570kg
行李廂空間:520公升
平均油耗:13.8km/L
建議售價:125.8萬元
以上, 謝謝收看~
留言列表